2007年7月1日星期日

香港回归10周年

庆祝香港回归中国十周年大型烟花汇演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举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今天是香港回归中国的第10个年头。

  记得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之际,我问了夜校的一名中国同学对香港回归的看法,那情景还历历在目宛如昨日之事,一眨眼竟是个10年过去!

  我还是个学生时,历史老师说我们将有幸目睹香港回归中国这历史性的时刻。我记得1980年代,许多香港艺人对香港回归一事忧心忡忡,惶恐不可终日,纷纷移民。

  只一转眼,全都是往事匆匆。

1997年6月30日午夜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

消费税提高的第一天

  今天,消费税从5%一下子提高至7%,调整幅度高达40%,怪不得昨晚各个百货商场人头攒动,人们都赶在最后一刻购买商品,各超市也被逼延长营业。

  今早去超市时,一位颇熟的收银员告诉我昨夜超市工作24小时,要赶在今早开市之前调整好货品价格。

  这个年头样样东西都起价:消费税起价、电缆电视起价,就连电子转账(Nets)收费都起价。虽说电子转账收费的提高是由商家承担,但无可避免的,某些商家定会把部份费用转嫁于消费者。

  看来我得更努力地工作,为着越发高昂的生活费做好准备。

2007年6月30日星期六

永别了,国家体育场



  自1973年7月开幕以来,走过风风雨雨34年、最能代表新加坡体育发展的标志 - 新加坡加冷国家体育场终于在今晚雄狮国家足球队对垒澳洲国家足球队的比赛中拉上帷幕。

  雄狮国家足球队最终以0比3不敌澳洲国家足球队,不能为国家体育场的最后一夜写上完美的一章。

  记得小学时期,我校与其他四所学校在国家体育场联办常年运动会,三年级起,每年我都出席,在观众台上为我校运动健儿呐喊加油。100米、200米、400米与接力赛跑项目是我的最爱,常看得目不转睛。遇着较不感兴趣的项目,便与同学结伴绕国家体育场个圈,沿场一会儿观看比赛,一会儿欣赏外边风景,四年下来,对那儿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可说是熟悉不过了。

  1999年我出席了台湾天后张惠妹在国家体育场举办的户外“妹力四射演唱会”;而我最后一次前往国家体育场是观赏美国巨星玛丽亚凯莉(Mariah Carey)于2000年在国家体育场举办的首个新加坡演唱会。

  在今晚的璀璨烟花中,我们将永远告别国家体育场;不舍中,我们热情期待2011年同个地点落成的体育城!



2007年6月26日星期二

卖斋的人,没卖斋的心

  工作场所附近有另一摊卖斋的,做生意不老实,为人也不友善。

  我觉得它的样子、行为凶神恶煞,不适合卖斋,应去杀鸡宰鸭。

  现今社会上,许多人都在从事着与自己人格不相称的工作。

  没道德的当教师,没品格的当律师,没良心的当慈善家。

  卖斋的人,没卖斋的心。

2007年6月24日星期日

颜色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七彩缤纷、五光十色的世界中。

  打从呱呱落地睁开双眼见着第一道阳光开始,我们的人生就有了色彩。

  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颜色,怪不得男男女女都天生好色。

  各种颜色中你又喜欢什么颜色?自然界的颜色我喜欢绿,衣物我偏爱蓝与黑,鞋子我钟情褐色。

  而我们对颜色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不同文化对颜色的不同诠释。

  传统上,西方视红色为危险,华人视红色为喜事;西方视白色为和平,华人视白色为丧事;西方视黑色为神秘,华人视黑色为哀伤;西方视黄色为胆小,华人视黄色为情色;西方视蓝色为色情,华人则视蓝色为忧郁⋯


  现今的商业社会则来个东西合并,大部份都认同红色代表热情,橙色代表快乐,白色代表纯洁,黑色代表神秘,蓝色代表理智,绿色代表生机,紫色代表爱情,粉红代表浪漫,灰色代表消极,棕色代表土地,黄色代表财富⋯


  而人类则倾向以人的肤色作为其社会等级之分。

2007年6月22日星期五

水彩的张韶涵


  Adobe 影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 的其中一个功能是能把影像水彩化。

  经过水彩化处理的影像,其细微处会被处理成一块,让人有一种‘黏’的感觉。即使我把水彩化的设定调到最细密,影像的细微处还是会黏稠在一块。

  眼睛 - 人类脸部最突出的特征,采用水彩化功能时要注意别把灵魂之窗给处理成一条咪咪线,因此,处理双眼小的人像就要格外注意。

  张韶涵的眼睛又大又明亮,经过水彩化的特别处理后,效果颇让人惊艳!

2007年6月16日星期六

学外语

  若不包括英语,(其实大多数的新加坡人并不视英语为外语,而是把它当成本土语哩)我是在20年前开始学习外语。

  当年住的是偌大的战前旧屋,有一条长廊和多间空房。放学回来,丢了书包,捧着书本,就在午后寂静的长廊猛啃外语。

  当时还未有网际网络,建立一个外语环境还真费周章。把唯一的音响搬到长廊,调好外语频道便收听起外语广播。当年当然是听不懂广播员叽哩咕噜在说些啥儿,主要是让自己置身于外语环境、熟悉外语氛围。当然,我也跟着外语录音带学习。我总是把音量调到极大,反正屋子大,不会干扰到家人。

  当时还把一间空房腾出来当健身房,学外语累了,就在里头健身松懈松懈;也执起画笔涂彩,竟画出了几张自己相当满意的作品。

  好喜欢当年的学习环境及氛围,静悄悄的,懒洋洋的,洒脱脱的。

  当年学习外语的美好感觉还在,至今心中依然有一股远走他乡的情怀,法国、西班牙、日本都是我的选择。若客观条件允许,我不排除飞去这些国家做短暂逗留学习外语。

  我们华人总是背负过多的责任,东扛一些,西扛一点,点点滴滴,积少成多,折腾着自己太多的严肃,少了幽默,不像洋人潇洒成风,想飞就飞,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