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了好几次家,却从未搬近大巴窑。
倒是我踏入社会工作的第一间公司搬离旧址后挨近了大巴窑。
我工作的第一间公司所处的行业,是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公司,鼎盛时期,员工多达5、6百人。
当时年轻容易结交朋友,加上有这么多同事选择,因此,很快的便有了一班死党同事朋友。
最知心的朋友总是在我们青涩岁月结识的。
大巴窑就是我们这班死党最常活动的地方。
每逢周末,我们都会在大巴窑联络所打羽球,打完球,就去附近的泳池游泳,游完泳,就去附近的戏院看戏。当时大巴窑有两间戏院,一间是大巴窑戏院,另一间我忘了名字,应是‘皇’什么‘宫’什么的。许多90年代的华语佳片我都是在这两间戏院看的。
当时大众书局也在大巴窑开设了全岛最大的 CD Rama,我当时也买了好多迄今我依然收藏的CD。
就连我们一星期三次的跑步活动,都是在大巴窑附近的麦里芝蓄水池进行的。
只有当时我们常去的卡拉OK不在大巴窑。
还记得70年代末期的儿童连续剧“家在大巴窑”吗?我可是与这部剧一起成长的哩。
大巴窑 - 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卫新镇(新加坡的第一个卫新镇为女皇镇),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后,已逐渐褪色。随着新加坡建屋局在那儿设立总部以及重新发展,它是否能恢复往日的光彩?
倒是我踏入社会工作的第一间公司搬离旧址后挨近了大巴窑。
我工作的第一间公司所处的行业,是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公司,鼎盛时期,员工多达5、6百人。
当时年轻容易结交朋友,加上有这么多同事选择,因此,很快的便有了一班死党同事朋友。
最知心的朋友总是在我们青涩岁月结识的。
大巴窑就是我们这班死党最常活动的地方。
每逢周末,我们都会在大巴窑联络所打羽球,打完球,就去附近的泳池游泳,游完泳,就去附近的戏院看戏。当时大巴窑有两间戏院,一间是大巴窑戏院,另一间我忘了名字,应是‘皇’什么‘宫’什么的。许多90年代的华语佳片我都是在这两间戏院看的。
当时大众书局也在大巴窑开设了全岛最大的 CD Rama,我当时也买了好多迄今我依然收藏的CD。
就连我们一星期三次的跑步活动,都是在大巴窑附近的麦里芝蓄水池进行的。
只有当时我们常去的卡拉OK不在大巴窑。
还记得70年代末期的儿童连续剧“家在大巴窑”吗?我可是与这部剧一起成长的哩。
大巴窑 - 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卫新镇(新加坡的第一个卫新镇为女皇镇),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后,已逐渐褪色。随着新加坡建屋局在那儿设立总部以及重新发展,它是否能恢复往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