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4日星期日

母亲节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就是天下所有为人子女最尊敬的女人 - 母亲的节日 - 母亲节。


  母亲节得以成为官方节日,得归功于一位美国伟大的女性——安娜·贾维思(Anna M. Jarvis)。

  母亲去世的一年后,即1905年5月9日,安娜·贾维思在教堂参加悼念活动。在这次的悼念活动中,她深深地被感动,她想,如果人人都能腾出时间来向自己的母亲致敬,那该有多美好。于是她开始以自己的私有财产大力推广她的想法,设定一天表扬普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后来,她和其他人发动‘写信运动’,写信给部长、企业家、政界人士,要求国家设定一天为母亲的日子。他们终于成功了,威尔逊总统(President Woodrow Wilson)在1914年正式宣布了母亲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一起庆祝母亲节,这一天正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这就是母亲节的由来。

  其实,在这之前,母亲节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众神之母瑞亚(Rhea),她是主神宙斯(Zeus)和天后赫拉(Hera)的母亲。

  知道了母亲节的由来之后,那您知道M-O-T-H-E-R意味着什么吗?有一首诗这么说,“M”代表她赐予了我整个世界(Million),“O”意味着她正慢慢衰老(Old),“T”是她为我留下的泪(Tears),“H”指她那颗金子般的心(Heart),“E”是她盁溢着慈爱的双眼(Eyes),“R”则意味着正确、她始终是正确的(Right),把这些字母合在一起就拼成了“母亲——我的全部”。

  我与母亲的关系一向融洽、美好,甚至可以说母亲是我的精神支柱。母亲一直以来对我可说是无私的付出,牺牲了她个人的时间,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我自小就感觉得出母亲对我的爱,不过当时还小,只觉得这样的关系很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直到我上小学时,某个星期六回校上老师特别为我们安排的补习课。我依然记得那天上完补习课,老天竟下起滂沱大雨,我没有带雨伞,正发愁之际,忽见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迎着暴雨的吹袭,吃力地向我这边走来,见着了我,关怀地把伞递了给我。看着她抖缩的身子、湿透的衣裳,我的眼眶不由得的泛红。母亲不会乘搭公共巴士,她是为了我而特地乘搭巴士拿伞给我的。与母亲走在风雨中,尽管当时风强雨大,我的心却是平静与温暖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深刻地以心去感受到了母亲那份深切的爱。

  我曾经不只一次地对朋友说,如果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密切,那么,这个孩子肯定不会变坏,因为他在做坏事之前,一定会考虑到他这么做到底会不会伤了他母亲的心。

  今天是母亲节,我要以甄秀珍演唱的歌曲 - ‘送给妈妈的歌’祝福普天下的妈妈们母亲节快乐,并永远快乐。



寒风吹雪花飘扬,
就像冬天的故乡,
年老的亲爱妈妈,
妳要多加添衣裳。

记得过去的时光,
在妳怀抱多温暖。
希望能早日成功,
回到妳的身旁,
愿妳像松柏常青,
那样地健康。

2006年5月11日星期四

甄妮与凤飞飞之抢唱风波


  巨肺歌后甄妮於2月11日在新加坡博覽中心的“甄情流露”新加坡演唱会2006上说,電影主題曲“楓葉情”原是由她幕后演唱的,因為通常電影主題曲是誰演就誰来唱,而她參演了其中一個角色,并已經為電影配唱了,可是当電影放映時,播放出來的主題曲,卻變成另一個女人的聲音,因為她當時年輕,根本不懂得要送禮這一套,就這樣被人耍手段給搶走了主題曲。

  由於帽子歌后鳳飛飛是當時這部電影的幕後演唱者,因此,甄妮這些話明顯的是衝著鳳飛飛而來。

  4月7日鳳飛飛為隔天在新加坡室內体育館举行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宣傳時,被記者問及此事。鳳飛飛說她聽到這消息就像喝水嗆了一下,過了就沒事,并說甄妮有許多經典的粤語歌曲,她也是很棒的歌手,不用太介懷陈年往事。現在甄妮的孩子長大了,她也繼續在唱歌,以前的事不管是不是事實,都過去了。

  談到搶唱現象,甄妮好像與搶唱特別有緣哩。我記得黃鶯鶯與蕭孋珠分別為電影“雲河”與“楓紅層層”幕後配唱,可是電影播映時演唱人卻變成了甄妮,可見娛樂圈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

  其實,甄妮與鳳飛飛都是歌壇的大姐大,都各有千秋,好歌金曲為數不少,在歌壇屹立30多年仍然有票房保證,演唱會開了一場又一場,可見兩人實力超群。這兩位華語歌壇長青樹應為歌壇後輩樹立榜樣,以其歌唱實力給後輩來個‘聲教’,讓那些唱歌五音不全、荒腔走調、只唱一首現場就气喘吁吁、甚至連樂譜都不會看的所謂“歌壇新人”,了解什麼才是唱歌,也讓那些盲目追求偶像的無知歌迷知道什麼才叫著實力!

2006年5月10日星期三

怀念邓丽君



5月8日,這一天是令所有喜愛華語流行歌曲的人心碎的日子,因為台灣國寶級歌手、享譽國際的瑰寶 - 鄧麗君於11年前的這一天在泰國清迈湄宾酒店因哮喘病發作逝世,享年42歲(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

  1995年5月8日,燕子正在前往樟宜國際机場准備乘搭新航飛往澳洲途中,在車上聽到這則由電台傳來、令廣大歌迷极度震惊、措手不及的消息。

  我小時候也常聽鄧麗君的歌,可是因為某种原因,在鄧麗君生前一段相當長的日子裡,讓我相當抗拒她的人与歌,不過,無可否認的,她的歌唱得實在好,也很受歡迎。我記得當年(1981或是1983)鄧麗君曾遭到新加坡電視与廣播電台(新傳媒前身)的封殺,她的歌及影片一律不准在電台或電視台播出,起因是鄧麗君拒絕前來新加坡擔任該年電視台所舉辦的‘斗歌競藝’歌唱比賽的評判兼表演嘉賓。後來,可能在輿論的壓力下或其他原因,鄧麗君被封殺了一年之后才被解封,而我也在鄧麗君逝世後再度喜歡她的歌曲。

  人世間的恩恩怨怨總隨著當事人的离去而煙消云散。


  時光荏苒,鄧麗君已离開她的歌迷11年了。這許多年來,世界各地的歌迷未曾把她遺忘,每年的5月8日,總有許多歌迷以各种方式來怀念這位蜚聲國際之華語歌壇的超級巨星。而鄧麗君的長眠之地 - 臺灣台北縣金山的筠園,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有許多歌迷前往拜祭。原因無他,因為鄧麗君留給我們太多的好歌金曲,而這些難忘的美好回憶已深深地烙印在大家的心中。

  大家耳熟能詳的鄧麗君歌曲包括了‘月亮代表我的心’、‘你怎么說’、‘甜蜜蜜’、‘小城故事’、‘原鄉情濃’、‘奈何’、‘海韻’、‘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償還’、‘愛人’等等。當然,上述的歌曲我都喜歡,但有一首歌曲我也非常喜歡,只可惜它的知名度不高,被歌迷給忽視了,有點滄海遺珠。這首歌不只詞美、曲美,連歌名也很美,當然,鄧麗君也演繹得非常的美。這首歌為‘水漣漪’,也是一部電影的主題曲,1974年的作品。


曲:古月 詞:庄奴

心湖裡 起漣漪
心湖裡 看見你
希望在 心湖裡
乘漣漪 尋美麗

是誰在 心坎裡
問一問 你自己
希望在 心湖裡
乘漣漪 尋美麗

2006年5月9日星期二

蕭孋珠与飞燕惊龙

這張照片找了好久哩。怎樣?她像不像一粒大蕃茄?


  最近瀏覽网絡,才發現有‘飛燕驚龍’這首歌,原唱者是蕭孋珠。


  蕭孋珠,好熟悉卻又好遙遠的名字。我記得她有個美麗的雅號 - 蕃茄姑娘,在70年代紅极一時,曾為多部電影幕后代唱。

  這首由蕭孋珠演唱的‘飛燕驚龍’,歌詞古意盎然,意境十足。


飛燕驚龍
曲:呂國璋 詞:晨曦

我把冰心一片 繫上萬種繾綣
伴你上窮碧落下黃泉
尋訪天地間 至善至圓 綿綿密密歲歲年年

我把丹心一片 誓向白雲蒼天
縱然千山萬水走遍
尋訪天地間 真理泉源 再釋亙古兒女情緣

只想天上人間世世共嬋娟
誰知江湖路上多艱險

風雨飄搖義薄雲天渡難關
波濤洶湧力挽狂瀾

玉人俠骨柔情 天相柳暗花明
飛燕驚龍 劍膽琴心

2006年5月6日星期六

投票日

  清晨细雨纷纷,凉了5月6日星期六的早晨。

  今天并不是一个寻常的日子,至少与平常的日子是有些许的不同;至少对于新加坡人来说是如此的;至少对于首次投票的新加坡选民来说是如此的。

  喝了咖啡,看了报纸,望了望墙上的时钟,是10点了,钟这时也响了10下,似乎在催促一颗忐忑的心。没错,窗外的雨已停了,是时候动身了。

  梳理好头发,整了整衣服,拿了选举通知卡及身份证,神色自若地出巢去。走在微许寒冷的空中,心虽不至于澎湃激昂,却是温暖的。

  到了投票处,寥寥无人。告知了投票处工作人员燕子的投票枱码,接着便被带领到所属的投票枱区。由于这是我的‘处男之投’,不知情地直飞枱前,结果马上被工作人员叫住,原来所有选民必须站在黄线前呈上选举通知卡及身份证。待选举通知卡及身份证验证完毕,验证人便要求我挪去验证枱的另一边验证身份及领取投票卡。这次有了经验,马上站在黄线后边,不敢越界,换来了发卡人些许的微笑。领了投票卡,便到投票枱,在支持的政党旁打了个‘X’,接着放入了投票箱。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

  投了票,心中轻松极了,于是带着轻快的脚步前往邻近的百货商场买了些日常用品,再带着轻松的心情,在依然微寒的风中,愉快地飞返家中。

  我满腔热情地等待着今晚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的第11届国会选举的结果。

2006年5月1日星期一

夏至燕之谷(想像篇)




  夏至燕之谷,燕衫层层叠叠,挥洒翠绿遍山,一片碧绿溜溜。

  山湖处处,晶莹透澈。树木茂盛,生机勃勃。紫云倒映碧波绿水之中,更添夏日风采。彳亍于山谷绿荫小径,凉爽怡人,全无燥热之感。

  这儿可说是诗人雅士创作的泉源之乡啊!

2006年4月27日星期四

双文化人

  最近老是在媒体上接触到‘双文化人’这个词。

  拜这次大选所赐,‘双文化人’这个词才会一直在媒体上出现,因为候选人当中,有好几位通晓中、英两种语言。在报纸上看到‘双文化人’这个词,感觉还蛮平和的,可在电视上听到这个词,心中莫名的有一种‘发毛’的感觉哩,可见‘声’对人体的影响哩。

  何谓‘双文化人’?就是能够了解两种不同体系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历史、风俗等等的人。那么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才称得上是‘双文化人’?这很抽象,没一个准,但绝对不是只懂得两种语言就是‘双文化人’,而且这‘懂得两种语言’还有高低深浅之分,是略懂,通晓,还是精通?我认为应该达到‘精通’的程度,因为语言乃是文化的载体,如果不精通两种体系的文化,也就不能以有深度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绝大部分的新加坡人都通晓两种语言,总不成他们都是‘双文化人’吧?

  不过这里头又有问题。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叫‘精通’?是不是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中、英文就称得上是‘精通’?我是这么认为的,就是能够自在地游走于两种文化之中,无论是阅读两种不同文化的书籍或与两种不同文化的人交流都毫无困难、游刃有余,并能够接受或以更宽广的角度看待两种不同文化的音乐、电影、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意领神会,融会贯通。

  看!当个‘双文化人’多棒!

  今天是这届大选的提名日,我可要睁大眼睛看看到底有几位候选人是‘双文化人’!